您好,欢迎来到易配在线!登录 注册 经销商|联系我们|综合搜索
贝加莱B&R埃马克EMAG纳川科技NC-TECH帝尔TR埃斯顿ESTUN丹纳赫Danaher宜科ELCO天康TIANKANG安捷伦Agilent Technologies

工业4.0时代:中山由机器人带领弯道超车可能吗?

2015/5/16 10:22:58              

5月12日下午,200位企业代表兴致勃勃来到永安新城皇冠假日酒店,参加“智胜未来出口系列论坛”,去学习和了解即将到来的工业4.0将给自己和企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智能制造能让企业实现产品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周期缩短,价格下降,资源更优化、能源效率更高、投资回报率更高,那为什么目前国内90%的中小企业智能化程度依然较低呢?除了智能化升级成本之外,企业还有哪些担忧呢?

调查数据显示,近三成受访企业担心现有的基础措施或是人才无法配套、适应这些新的生产流程;因为机器换掉的不仅仅是出卖体力的简单工人,企业需要的是技术工人,特别是能够独立操作各种智能机器人的工人和维修机器的高级技术人员。

人的角色在转换

当制造企业从现有的2.0时代经过精益管理、信息化和标准化改造,成功迈入4.0时代后,通过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与有效沟通,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人在智能制造过程中的角色将由服务者、操作者转变为规划者、协调者、评估者、决策者,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承担起智能设备的设计、安装、改.装、保养工作,还需要对相关信息物理系统、新型网络组件进行维护。

此外,智能生产还要对生产设备模式、框架结构、规章条款不断进行优化,相应对管理水平的要求要比以往高许多。

随着人在生产制造中的角色和作用发生改变,智能制造对员工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注重技术专业性,熟练工种逐渐减少,能动性岗位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引进智能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企业需要储备和培养更多数据科学、软件开发、硬件工程、测试、运营及营销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

那么,是不是现有的普工岗位都会人都会被机器人所替换或淘汰呢?大量的低技术含量的普工将何去何从?

谁来操作机器人?

深圳市连硕机器人职业培训中心创始人余任冲指出,被机器替换下来的普工有两条出路,一是通过培训提升多方面能力,达到操控机器人的要求,成为蓝领技工;其次则是分流到服务行业去。

余任冲拥有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有近10年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研发经历,他看准了未来机器人及自动化工程师培养的巨大商机和人才的困局。

德国制造成功秘诀在于动手和动脑能力兼备的高技能人才——工业技师。从2004年中国高校大规模扩招至今已经11年,积累下的理工科大学本科毕业生超过2000万。如果这部分人中有十分之一能转型成为智能生产的工程师,将给中国制造业带来多大的改观。

目前智能生产最需要的人才有安装调试维护工程师、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和机器人操作软件设计工程师三类。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软硬件平台开发能力,还要具备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同时必须成为了解企业生产流程的工艺专家。

弯道超车可能吗?

据悉,中山市现有的外向型企业大多还停留在2.0时代,贝尔马(中国)沐浴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叶建亮指出,虽然公司在注塑、打包等工序已经使用自动化生产设备,但整体信息化数字化管理还没有完全到位,离工业4.0还有不少差距。中山智力星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军表示,工业4.0离我们并不遥远,因为劳动力减少,人员稳定性也不高,公司正在逐步采购自动化设备来适应市场变化。

中山市优萨电子科技高级经理瑞金(Ryan ClarkWatt)认为,在中国实现工业4.0的前提是,要让多方供应商统一使用一种通信协议,比如IEC数据通信协议,不然的话不同的设备无法互相沟通、互相交流。

总之,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企业面临“设备易得、人才难求”的尴尬局面,除了企业自身加强“内功”修炼之外,政府在出.台相应设备补贴政策时,更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大学毕业生回归制造行业,经过适当培训转型为智能制造不可或缺的工程师,让他们去操作维护设备,研发各种智能化应用,使之转化为“工程师红利”。只有对设备和人才双管齐下,才能让中国制造搭上智能制造快车,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标签:低压配电
  • 喜欢 ( 0 )
  • 不喜欢 ( 0 )

网友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您好 ,喜欢这篇文章吗?  

您还未登录,登录后才可发表评论,请立即登录注册

站点地图| 会员服务| 关于网站| 招聘信息|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邮箱:1010196856@qq.com 客服热线:0571-88802870(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至17:30)
Copyright@2014-2016 www.epi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杭州锐联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3025252号-2   公安机关互联网站安全 浙公网安备33010502003191号

微信扫一扫


技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