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配在线!登录 注册 经销商|联系我们|综合搜索
瑞普REP三菱Mitsubishi Electric安川YASKAWA堡盟Baumer力控华康HUACON伟肯Vacon丹佛斯Danfoss爱普生Epson欧瑞传动EURA

中国制造业:人才缺失的主要根源是什么?

2015/7/31 13:05:09              

面对世界制造业滚滚洪流波涛汹涌之势,我国制造业也急需采取行动来应对这一场“世界大战”。然而,“作战”需要的是人才,那么,制造业的人才缺失目前成了最为棘手的问题。我国要如何采取措施来逐渐改善这一情况,让我国制造业崛起,这成了人们目前最为关注的话题。

昨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中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为“中国制造2025”人才培养建言献策。

建议为潜在产业增设新专业方向,跑赢产业转型升级;建议启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专业预警机制,“亮红牌”专业停止招生。中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座谈会昨天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为“中国制造2025”人才培养建言献策。

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说:“目前中国制造业人才发展主要面临六大问题:一、人才结构不合理和一线人才的流失;二、基础制造领域人才缺失;三、高端制造领域人缺失;四、学科专业不合理、针对性不强问题凸显;五、培养人才的力度不够;六、职业精神培养不足、合格率低。”他说,要重点加强创新型人才、经营管理型人才、专业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培养规模和人才的质量,为中国制造业服务。

人才缺失

与会的教育部领导和专家、职业院校代表、企业代表、行业代表为“中国制造2025”人才培养建言献策。针对目前我市高校专业设置灵活性和市场化程度还不高的现状,与会嘉宾建议高职院校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不适应产业和市场需求的过时专业及时关、停、并、转,为潜在产业和市场增设新专业方向,跑赢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完善可行的专业预警机制,引入独立的第三方对毕业生就业及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将评价结果作为专业设置和调整、招生计划分配的主要依据。

有与会企业代表反映企业到学校招人,有些专业太饱和,有些专业吃不饱。“比如高铁行业,现在很多运用欧洲的技术,对员工的职业技能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但是企业从学校招回毕业生之后,对其要一到两年的培养才能上手,用人培养周期比较长。”与会嘉宾建议深化产教融合,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需对接,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与科研脱节、科研与应用服务脱节等“两张皮”痼疾,培养制造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国专业划分过细,《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2014)》有专业1167个,这种基于传统学科体系和传统工业生产的过细化专业分工,无法适应“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各项新要求。与会专家认为高职教育亟须打破传统专业界限,积极启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一些人才创新举措受到关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洪一介绍,该学院近年来把市场需求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尺,每年对毕业生和雇主进行追踪调查,以此划分绿牌专业、预警专业、黄牌专业和红牌专业,在中国高职院校首次开展专业招生计划动态调整评价。此外,在全国率先推行“专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要求学生除了要学好本专业外,还必须学另外一个拓展专业,率先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型人才新机制。

标签:工业制造
  • 喜欢 ( 0 )
  • 不喜欢 ( 0 )

网友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您好 ,喜欢这篇文章吗?  

您还未登录,登录后才可发表评论,请立即登录注册

站点地图| 会员服务| 关于网站| 招聘信息|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邮箱:1010196856@qq.com 客服热线:0571-88802870(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至17:30)
Copyright@2014-2016 www.epi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杭州锐联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3025252号-2   公安机关互联网站安全 浙公网安备33010502003191号

微信扫一扫


技术咨询